5月9日下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普讲座进院系活动第五场活动在WX2107教室举办,心理中心教师鞠成婷作题为“理解拖延,改变拖延——为什么我们总是明天再做”专题讲座,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辅导员代表、1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
讲座现场
鞠成婷从拖延的概念,特点、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对拖延症的日常表现形式及其深层心理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并给予指导建议。结合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心理咨询案例,鞠成婷与学生分享了“时间动力理论”,“短期情绪修复理论”等先进拖延理论,引导学生理解拖延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脑功能特点,从多元视角看待拖延行为,培养大脑专注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以及提升未来奖励预期几个角度提出拖延行为的干预策略。
心理中心将持续推进科普讲座进院系活动,通过科学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与抗压韧性,实现从“问题干预”向“发展性教育”的转变,构建全方位心理育人体系。
(供稿:鞠成婷 审稿:张芳宁)